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有感于父亲重病9岁儿子陪护
时间:2017-11-03 15:28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这几天,在西安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病房里,一个9岁小男孩的举动,感动了整个病区。56岁的王师傅是蓝田县前卫镇鹿走沟村人,去年查出来有肝硬化,曾进行过治疗。一周前,他又出现吐血现象,被亲属送到了西安就医。王师傅的爱人因精神存在问题,在小伟刚学会走路时,就离家出走;他弟弟又在杨凌示范区工作,来往不方便。所以,在西安住院期间,9岁的儿子小伟一直在病床边守护着他(11月3日华商报)。
 
  有一种爱,叫孝顺;有一种爱,叫尊老敬老;有一种爱,叫骨肉相连;有一种爱,叫感情相互传递。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他之所以能在病床前服侍自己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把爱心传递给了儿子。久而久之,尊老敬老就像种子一样在儿子心里发芽生根;久而久之,父子之间的感情情同手足,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没有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儿子就不会有这样的责任心。什么是幸福?父亲生病了,有9岁的儿子在床前尽孝,这就是亲情,这就是老有所依,这就是养儿防老,这就是幸福。
 
  《孟子》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也就是说,要像尊重我们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孔子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由此可见,养儿育女就是为了给每个人老来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有了精神寄托,就有了生活中的自信和乐趣;有了精神寄托,就不会产生孤独和绝望心理;有了精神寄托,就能摆脱疾病带来的诸多烦恼和苦闷;有了精神寄托,就有了与疾病作斗争的自信与勇气。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先生所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但是,为了获得这种精神特权,父母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当好尊老敬老的老师。如果父母不能为人师表做出榜样,儿女们就不能把尊老敬老转化为实际行动。由此可见,父母要想获得老来受尊敬的精神特权,就必须用自己的真心诚意给儿女们做出示范;由此可见,这个9岁男孩能在病床前守候重病的父亲,是因为在他心里已经获得了父亲的无私奉献。所以,在感情上他不会放弃父亲而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一个双向选择题,绝不是单一和孤立存在的,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和相互体贴。亲人与亲人之间,也离不开感情互换;亲人与亲人之间,也需要相互体贴入微,以心换心。
 
  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都需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无微不至地体贴对方。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无私奉献,尊老爱幼才能犹如春天无数的种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土壤上不断发芽生根和开花结果。所以,人们常说,爱心无价;所以,人们常说,三十年前靠父养儿育女,三十年后靠子女孝敬父母。由此可见,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爱心行动绝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由此可见,子女是不是孝敬父母,关键在于父母是不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有长辈做给晚辈看,尊老敬老才能变成现实。而这,就是这个9岁男孩陪护重病中的父亲带给我们所有人的深刻启示。(郭喜林)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