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输液治病好得快? 打吊瓶有哪些误区?
时间:2016-06-21 10:11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输液治病好得快? 打吊瓶有哪些误区?

  在经常发生感冒发烧的季节,医院急诊室的走廊上随处可见输液的病患。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医院输液,认为这样好得快。但是一条“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的传言,把人搞糊涂了,输液的危害竟然有这么大?
 
  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克安教授澄清,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官方没有发布过因不安全注射死亡39万人这个数据,更不可能细分到不良反应、大输液以后死亡。此外,“我国一年的输液量达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的说法也不科学,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解释“这组数据是生产量。我们国家每年生产的输液制剂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动物使用,还有一部分在流通环节流转,到了医院以后,不光是用于输液,还用于手术冲洗、创口的换药、血液的透析、腹膜的透析等等其他方面,用量还很大,而且医院也有库存。人均输液8瓶以上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反对滥用输液,不是反对输液。那么关于输液还有哪些误区,是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呢?

打吊瓶有哪些误区?的头图
 
  输液治病好得快?
 
  有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输液治病好得快”,只要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输液。输液通过血液起效,作用是快,而且这种方式不需要病人的配合,对非常衰弱的病人、意识不清的病人、不能吞咽药物的病人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当口服无法吸收起效时,也要采取注射的方式(当然不一定是输液)。但也同时存在风险。比如,有的患者对某药物过敏而不知道,通过口服的话,不会立即产生严重后果,还可采用催吐等方式排出体外。若是采用输液,药物很快就会进入体内,不良反应也会更快显现。
 
  输液调快点,病好得快还节省时间?
 
  不少人在打点滴时,嫌速度太慢,自行调快滴速。殊不知这一小小举动也许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2011年,在一起医疗事故中,患者在滴注过程中死亡,鉴定原因就是患者滴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
 
  专家:首先,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输液。公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其次,若输液,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情况下,成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为20-40滴/分钟,老人不应超40滴/分钟。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如硝普钠滴注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为8-15滴/分钟,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钾剂滴速过快或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
 
  孩子常输液,血管多玻璃渣?
 
  该说法来自国外一项动物实验结果,国外研究人员曾在动物身上做过实验,解剖发现输液多的动物血管上留有玻璃渣,这说明现实社会当中“输液留下玻璃渣或塑料残渣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发表该言论的专家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他认为媒体误读了他的本意,他解释说这里所谓的玻璃渣并非日常所见的玻璃渣,只是静脉输液微粒中极少见的一种。静脉输液微粒是在药物制造、药物存放、医疗器械、配置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医学上早已肯定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性,但可以规避,无需夸大风险。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