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时间:2019-06-06 23:18   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毛青青

    原标题: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最早有《诗经》的出现,那都是西周初年的事情了。《诗经》共311篇诗作,其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所以说,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古人就有了很高水平的诗歌创作。

    李白
 
    在后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朝历代都不乏著名的诗人出现。但真正够得上伟大诗人这个标准的,板着手指头数一下,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寥寥几位而已。
 
    但不管大家怎么计算,屈原和李杜那都是必须入选的。这就是他们这些伟大诗人的魅力之所在,也充分说明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力。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也充分说明,屈原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逐渐的演变过程中,和屈原发生了有机联系。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赛龙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而且要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可以从屈原自己的诗作中可找到证据。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楚辞˙涉江》
 
    从屈原的诗中,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屈原本人所乘的这种小船,实质上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由于屈原抱石跳汨罗江自尽,正是端午这一天。所以每当节日来临时,大家都会想起这位为国殉节的楚国大夫,于是亦将端午节这一天,作为纪念他的日子。
 
    当然,由于中国地域面积广袤,各地方有着比较明显的生活习俗上的差异,所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但最终还是因为屈原的影响力巨大而得到普遍的认可。
 
    为什么后人对屈原这个大诗人这么怀念?那可能他的一些思想符合人们的价值需要,或者是后人敬仰英雄导致的吧。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司马迁
 
    据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割,悲愤难平,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显然这一切都是徒劳之举。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这位爱国志士的遗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屈原
 
    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上这些都是古老的传说而已,因为没有相关的史料来佐证。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诉诸文字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离屈原去世,已近800年了。
 
    作为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放纸鸢、荡秋千、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子、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从以上许多习俗来看,很多活动的开展,与屈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要将这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和屈原紧紧的捆绑到一起呢?
 
    说白了这就是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当时楚国遭受到别的诸侯国入侵时,屈原坚决抵御入侵者的英勇行为感染了后人。并且在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施时,愤而投水自尽。完全可以这样说,屈原就是他那个时代,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这种悲情英雄历来都是有崇拜情节的。比如说秦末的项羽,汉初的韩信、李广,南宋的岳飞,明末的袁宗焕等莫不如此。
端午节到了,今天说说屈原和端午节的渊源关系
    项羽
 
    目前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由于史料的匮乏,史学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屈原只不过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而已。其实我们大家听了以后大可不必紧张,随着历史的新发现,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历史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的。
 
    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他真的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也不用惊诧。因为随着这么多年来的宣传,大家对这位大诗人已经“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其实他已经不是具体的人了,他已经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以及高尚品格的象征。作为一种“符号化”象征意义已远超其本身的存在意义。
 
    正如南怀瑾所说:“一个国家灭亡了并不可怕,他的后代还会重新建立起来。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断了,那这个国家就真正亡国了。
 
    所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的那一天,屈原就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家认为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前沿社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