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正月十五吃元宵,逛灯会的来历都清楚吗?
时间:2020-02-08 16:04   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毛青青
  原标题:正月十五吃元宵,逛灯会的来历都清楚吗?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上元的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夕节、灯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再次掀起热闹的氛围,家家户户都挂起喜庆的花灯一起来庆祝这个欢快之夜。小朋友们拿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家人一起到街上去走百步,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都一起来猜灯谜、看花灯、赏月景 ...... 有些地方还增加了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表 演活动,到处都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好不热闹。
 
  2008 年6月,元宵节更是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被永久保存了下来。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源流演变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两千多年之前,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在先秦时期的神话系统中,太一神是当时的最高神,也有人称其为太阳神。随着秦朝统一了全国,太一神从某一地区的最高神开始向全民信仰转化,其影响力和范围有了明显提高。到了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继续提高,从东帝变成了主帝,也被人们认为是万物的起源。 我国古代在“天子”是“皇权神授”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到两汉时期,国家祭祀天神的仪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汉武帝下令正月十五这一天在 甘泉宫举办祭祀“太一”的活动。
 
  但这时候的元宵节主要是流传在宫廷中的节日,东汉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元宵节民俗的形成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明帝永平年间,蔡愔从印度带回佛法,据他所说,印度摩揭陀国每到正月十五,所有的僧众就聚到一起瞻仰佛舍利,那时是参佛的良辰吉日。
 
  汉明帝崇尚佛法,为了达到弘扬和宣传佛法的目的,便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和寺庙里燃灯礼佛。加上当时道教文化中的最高神 —— 天皇大帝具有北辰而众星拱之的地位,这和太一神的“北辰之神名”的说法不谋而合,《五经通义》中认为天皇大帝就是太一神。
 
  佛教、道教再加上元宵节本身所处的时间节点,让元宵节从宫廷传到了民间,从中原传到了全国。
 
  元宵节的节期和民俗活动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汉朝时元宵节指的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了国力强盛的唐朝,元宵节变成了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天时间,元宵赏灯的活动也越来越兴盛,无论是都城还是小乡村,处处张灯结彩, 人们还会制作巨大的灯树、灯柱等,非常热闹。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宋朝就更加丰富了,元宵节要前后张灯五天,堪称全年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猜灯谜的活动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甚至还会有些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 用灯和图像来讲述监狱中的故事或者陈列刑具的样子。这几天,不分男女老少、地位高低,可谓是举国同庆。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从正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和春节相接,热闹非凡。
 
  清朝时,宫廷中不再举办灯会,节期也从十天缩短到了三天,但民间的灯会仍然非常壮观,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活动,非常吸引人。
 
  传统习俗
 
  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 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 圆子......十般糖之类。”“乳糖圆子”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明清以后“元宵” 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到了现代,元宵逐渐成为北方的称谓,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南方人对于汤圆的感情,其实是更甚于北方人之于元宵的。
 
  一般认为汤圆和元宵起源相同,制作工艺和地区分布不同。 汤圆和元宵制作不同,南方汤圆是逐一手工做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北方元宵馅料预先制好, 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江米粉即成。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闹花灯、猜灯谜
 
  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闹花灯作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是在西汉时期开始的,隋唐时渐盛。依据《资治通鉴》中柳彧的记载,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人 们便都到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得大地如同白昼。 人们不吝惜钱财,互相攀比花灯的精巧。 所有人不分贵贱、不论男女,一切隔阂都暂时消失 了,剩下的只有欢声笑语。
 
  从进入正月开始,人们就在自家挂上了灯笼,直到正月十五达到高潮。后来还有人会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各式各样的彩灯上让人猜,既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闹花灯和猜灯谜两项一起进行,这两者也就一起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龙舞狮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说中龙可以行云布雨、消灾解难,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代表,我们华夏民族又被称为龙的传人。 每当到了大型庆典、节日的时候,我们常常都会通过舞龙的方式来祈福,元宵节也不例外。
 
  狮子也被我们的祖先认为是祥瑞之兽,它外形威武、神态多变,民间有很多关于狮子的传说。 据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异域的狮子形象也从西域传入中原。人们认为舞狮可以带来好运。 唐朝时,舞狮就已经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
 
  元宵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喜欢在这一天聚在一起欢度庆典,表演舞龙舞狮也成为一个传统习惯。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划旱船
 
  划旱船又叫跑旱船,据说是根据渔民在水上打鱼的生活情节创作出来的,它的表演和道具都很简单朴实,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 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划旱船是一项群体表演形式,一般是由多个旱船组成一支表演队伍,前面有个老翁拿着桨领航,后面的旱船队伍用小碎步跟着领航人缓慢前进。旱船不是真船,多是用两片薄板做成船形,再蒙上彩布,系在姑娘腰间,就像坐在船 上一样。表演者手里拿着桨,做划船的动作,一边跑,一边唱些地方小调。 一个人划旱船的居多,但是有时还有另一男子扮成坐船的客人一起进行表演,多 半是丑角,会以滑稽的动作来将观众逗笑。
 
  关于旱船的起源,有传说是王母娘娘生日时,神仙们一起扎了一条旱船为她祝寿,张果老将这条船借下凡间,用旱船来闹新春,此后人间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此后便有了划旱船的风俗习惯。
 
  划旱船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划旱船表演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后来在汉文帝的百岁寿宴上也表演过。 唐朝时期,划旱船表演开始广泛流传,不仅在民间表演,还被改造成了宫廷舞蹈。
 
  划旱船表演已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元宵节时很多城市也将划旱船当作必做的民俗项目之一。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各种庆祝活动,还有一种祈福活动——走百病,这是古代妇女们求福避灾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桥。”北京等地在 正月十五时,妇女们相约外出行走,其中一个人在前面拿着香走,人们觉得这样可以强健身体,称之为走百病或散百病。这种活动在民间其实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妇女们聚到一起,走过桥,或者走到郊外。另外,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这里说的摸钉指的是到寺庙烧香的时候,用手触摸寺庙大门上的门钉,以此期盼家庭人丁兴旺。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故事传说
 
  药王菩萨吃汤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地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都要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百姓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立刻让群臣共商良策。 太白金星说道:“陛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 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 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百姓们药性大发: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到了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只知道吃和玩,一样活都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讶,立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解铃还须系铃人。”玉帝便让衲陀祖师再次下凡治理。
 
  于是到了正月十五日晚上,衲陀祖师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
 
  后来就慢慢演变成元宵节吃汤圆,寓意着“黎民百姓都能在新的一年辛勤劳作,到了年尾便能大丰收”。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汉武帝年间的一个冬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为思念父母险些跳井,结果被东方朔所救。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大汉天子》剧照,侵删
 
  东方朔对元宵姑娘深感同情,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晚上在长安城发了好多纸条,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百姓看到了纸 条来找善卜的东方朔算吉凶。
 
  东方朔告诉大家,只有天子才有办法化解这次火灾。 汉武帝接到百姓送来的纸条大惊失色,马上叫东方朔来商议对策。
 
  东方朔告诉汉武帝,火神最爱吃浮圆子,宫女元宵做的浮圆子是最好的,皇上可以让元宵姑娘到百姓家里去传授做浮圆子的技艺,并命令全城百姓在正月十五晚上,每家每户都煮浮圆子敬奉火神,再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失火假象, 就能瞒过火神了。
 
  结果元宵姑娘就奉命到百姓家中去传授做浮圆子的技艺,也借此机会和家中父母团聚了。 百姓为了感谢元宵姑娘传授他们技艺,便将浮圆子改名为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元宵节吃元宵,寓意着来年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正月十五放爆竹
 
  相传在远古时期,到处都是凶猛的野兽,它们肆无忌惮地攻击人类和牲畜,于是人们就三五成群地一起对付它们。
 
  有一次,天帝身边的神鸟鲲鹏迷路了,它误闯到人间。 百姓们从没见过这种大鸟,以为它是来伤害自己的,于是就合力将它打死了。
 
  天帝知道了这件事,下令让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那天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都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很软,她不忍心看着百姓们受苦,就背着天帝来到了人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百姓们知道后不知如何是好,所有人都开始惊慌失措。 有一个智慧老人想了很久,他对大家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里,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天帝从天上一看就会误以为人间失火了,我们都已经被烧死了,也就不会再派天兵天将来放一遍火了。
 
  大家听了觉得老人说得很有道理,就各自回家做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已经成了火海,心里的那口气终于消了下去。 人们就这样得以躲过了一劫。
 
  自那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当到了正月十五,大家都在家里挂上灯笼、燃放烟花爆竹来庆祝。
 
  诗词文化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绍兴二十年(公元 1150 年)前后,年迈的李 清照在临安城看到了家家户户欢度元宵佳节的场景,故国已逝、斯人亦去,满心悲凉 的李清照再不像小时候那样盼着过节,更没有梳洗打扮的心情,有的只是触景生情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境。虽然作者在借景抒情,但它还是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描绘了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城市过元宵节的盛大场面,也说明了无论朝代怎样变化,人们在元宵节表达新的一年美好希冀和愿景的心情是不会改变的。
吃汤圆、闹花灯、祈福避灾....带你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元宵节
  上元十三夜
 
  [明]刘英
 
  近喜元宵雪更晴,千门翠竹结高棚。
 
  珠帘半卷将团月,玉指初调未合笙。
 
  新放华灯连九陌,旧传金钥启重城。
 
  少年结伴嬉游去,遮莫鸡声下五更。
 
  刘英,临海人,明代台州地区最杰出的女诗人,著有诗集《绣佛斋草》。
 
  这首诗描写的是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和过节 的盛况。连日来的雪停了,大家都去放灯、游玩,直到五更天也不想停下来。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 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五晚上,大家出门赏灯,游玩归来的场景。皇宫里灯火通 明、歌舞升平,整首诗有俯瞰全景的镜头,有特写近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也有 一种说法:“帝京”指的是“天庭”,大家的笑闹声和歌舞声直冲云霄,传到了天上。
 
  END
 
  文/《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