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陆天然:互动融合 携手未来
时间:2013-10-28 14:11   来源:雅虎   责任编辑:

  ——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走笔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10月25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馆。

  海峡两岸文博会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是全国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两岸共同举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办六年来,文博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市场对接,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和投资交易的重要平台。

  开创新局面

  本届文博会,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李亚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福建省副省长李红,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薛卫民,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谢坤宏等出席开馆式。

  在开馆式现场,刚刚主持开馆式并代表主办方致辞的李红副省长被记者"截住"采访。她向记者介绍,本届文博会创新机制,突出实效,在展会规模、展览内容、辐射区域、项目签约、投资交易、产业合作等方面有新提升,必将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海峡两岸文化业界借助文博会这一平台,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必将有利于共同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两岸文化产业。希望两岸业界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两岸文化产业互惠互利、共进双赢,共创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新局面。

  在采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时,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文博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两岸文创合作的最大平台,本届文博会更形成了"两会两节一展"的"大文博"格局。文化交流需要感情的理解,两岸应心连心、手牵手,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携手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更加深远。

  开馆式后,出席文博会的领导和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展览。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与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2013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2013中国厦门国际运动健身器材展同期举办,展览面积9.5万平方米,设有近4800个展位,境内外参展企业2295家,其中973家来自台湾,参展企业基本覆盖台湾所有县市,成为大陆吸引最多台湾企业参展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

  论道新思路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两岸文创产业发展论坛备受关注。来自两岸文创行业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以"两岸文创产业携手发展的机制与互动"为议题,探讨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发展之路。记者在这里听到了有关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国台办经济局副局长于红在文创产业当下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合作趋势时谈到,全球文创产业的推进模式和载体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载体是国际合作,模式也从单一的产品推进模式变为管理、品牌、资本扩张等多元推进模式,文创产业发展新的微笑曲线正在形成。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点和制造业发展类似,以两岸目前的实力和发展水平,绝对不是这条曲线的上端。如何不被划为微笑曲线的下端?她认为两岸必须携手发展。

  她的观点马上得到所有嘉宾的认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林磐耸认为,两岸的文创产业合作不能只看到大陆的市场,更该看到的是全球的市场。新华社港台部副主任陈斌华也频频点头:"大陆的文创产业现在发展得比台湾好,但大陆应该学习台湾的生活美学。我们要鼓励台湾民间的创意力量跟大陆体制、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相结合。"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了大陆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自媒体带来娱乐无边界,人们的爱好及文化形态发生改变,传统媒体受到大冲击,企业进一步两极分化,人才集中却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企业家,同质化竞争严重,低水平的产品和服务较多。"他认为,数字文化产业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两岸文创产业的发展应该将投资与企业并购作为主要选择手段之一,共同进军数字文化产业,建立更多平台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做足产业链。

  "做文化,要有创意,还要创造,更要把它做成产业。"中华文创发展协会会长黄肇松表示,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就是创意,"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进行开发,最终实现产业增值"。"在台湾,文创产业渗透到生活中,衣食住行里都有文创的故事,都有文创的内涵。" 中华文创发展协会会长黄肇松说,而对大陆而言,文创产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血脉。黄肇松说,新形势下,文创产业要发展,必须倍加重视创意与文化的融合。从供应链角度来讲,文创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我们都必须关注。这条曲线的两端是原创的研发设计和品牌的行销,它们的附加值最高。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住它们,就只是在做生产制造。

  共谋新发展

  被资本看好的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要如何以实际行动加速优势融合,共同进军国际市场?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两岸多位知名人士。

  香港《明报月刊》特约撰稿人周樱用"异中求同"来形容两岸文创产业竞合发展的机遇。她认为,资源跨界整合将是两岸文创产业发展亟待击破的第一重挑战。她对记者说,有关文创产业的定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岸文创产业在合作中各自的角色定位与合作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部分也存在方向不明等情况。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文创产业发展。"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策略差异在于,大陆是创意园区模式,台湾是创意人才养育模式。"台湾中华文创发展协会会长黄肇松分析说,大陆的文创产业是政府引导推动市场,台湾的文创产业是民间力量推动政府;大陆拥有快速增长的创意空间和市场,台湾拥有快速增加的创意人才。双方各具优势,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突破,更要创造机会进行优势互补。于红则建议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平台的交流与探讨提出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两岸的文创产业发展创造商机。同时我们也还可以通过两岸协商的模式把两岸合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上。"

  人才瓶颈是制约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发展的另一重挑战。"现在创业者比较多,文化企业家比较少,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陈少峰认为,未来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发展,要以大陆市场为基本舞台,发挥台湾生活美学创意的特长,做大两岸共同市场。他建议,在福建尤其是厦门打造一个创业人才与创业企业的集聚园区,把高校资源和企业资源集中在一起,做一个标杆性的总部基地。林磐耸也对在福建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充满兴趣。他说,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如果在福建建立一个两岸文创人才培训基地,将会大大增强两岸文创人才的磁场效应。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