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奇葩证明”到底还能“活”多久
时间:2015-08-12 14:00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8月10日,本报A05版报道了七旬爹爹因为母亲去世,留下一本存折,但是不知道密码,多方取款,仍无法取回,无奈放弃1800元遗产的报道后,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不少市民家中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家中老人去世前,没来得及告诉银行卡或存折密码,而无法将钱取出来,其中,最大的一笔遗产多达200万元,也无法取出,询问本报该如何将钱取出。(8月11日 《荆楚网》)
 
  因为无法证明这就是自己家的钱,老人无奈放弃存款。如今遇到这种难题的人不在少数,各种各样的“证明”让人好生无奈,证明“我妈是我妈”已经算是简单的证明,有甚者更被要求证明“我是我”、“我还活着”,这些证明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所以笔者和众人一样,想知道这样的“证明”还能“活”多久!
“奇葩证明”泛滥 公安户政部门是各类证明高产地
  从大的角度来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在制度上没有严格的管理,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为了防止冒领抚恤金、养老金等问题的出现,相关机构可以说也是费尽了心思。但在现实的运用中,这样的证明有多大的可行度还需要多方考虑。
 
  首先,任何制度政策的出台,其首要目的都离不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提供便利这一中心,但这些“奇葩证明”的出现却是与制度本意南辕北辙。就比如家中养狗是为了防坏人而不是防客人,同样的道理,制度的出台是为了卡非法之人而不是良民,但最后被支得到处跑腿到处碰壁的却是真实要办事的人。七旬老人拿着身份证户口簿却被要求出具“健在证明”, 独生子为了取出母亲卡里800元的社保款要以墓碑上的名字作为证据。这些现实事实摆在面前,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其次,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还要相关机构每天办理各种各样琐碎的证明未免浪费了大好的网络资源,也增加了办事机构的负担。原本为了减少问题出现的规定,却在现实的条件下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应该是以方便百姓办事为首要准则,不是说这样严格把关的制度本身不好,而是在现实操作中,办事机构应该简化手续,在已经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就不必再“本本主义”地要求百姓东奔西走画蛇添足地办多余的证明了!(王懿秋)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