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新疆和硕发现60多人合葬千年古墓
时间:2012-11-22 10:38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毛青青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9月19日发掘现场图片。

  (记者 赵梅)大约在2500年前,在新疆和硕县那音克乡的一条沟谷中,曾经生活着这样一支游牧部落,他们靠放牧为生,用牛、羊、马等牲畜和附近的部落交换生活用品,他们死后采取多人合葬的方式,并且定期为家族成员举行祭祀仪式……新疆的考古工作人员正通过和硕县发掘的50余座墓葬、600余件器物,向人们还原着“古和硕人”的生活场景。 11月21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和硕县那音克墓地位于该县那音克乡东北约15公里处的沟谷里。这里水源丰富,草势茂盛,自古以来就是游牧人生活放牧的理想场所。由于这片墓地原有的160座墓葬有被盗现象,今年上半年,和硕县投资50万元,委托新疆文物考古部门对那音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吴勇研究员介绍,此次发掘工作从8月中旬起至9月底结束。和以往发掘出土的墓葬形制不同的是,考古人员在此次发掘工作中,发现大量的多人合葬墓,“最少3人,最多60余人合葬一穴。”吴勇说。每一座合葬墓的石盖板都有二次或多次打开的痕迹,说明合葬墓中的死者并不是一次性葬入,而是分两次或者多次葬入。该墓地墓葬排列规律性强,密集程度大,规模之大,葬式葬法之特殊是以往考古发掘工作中所罕见的。

  据考古人员介绍,以往考古工作中合葬墓并不少见,但像那音克墓葬中这种多采用移位葬形式的墓葬却很罕见。

  据介绍,所谓移位葬就是指:第一次葬人后再次或多次打开石室葬人时,将先前放在石室底、尸床上的先葬者骨骸推移至石室一侧或尸床下,再将新葬者放置在石室中部或者尸床上。这种葬入形式导致墓室内十数具骨骼中,可能仅有最上面的骨骼是完整的。

  此次发掘的合葬墓均是椭圆形竖穴石室墓,石室出入口处有石盖板,墓室内有木质尸床或芨芨草席等葬具。在一座编号为M061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层次分明的三层人骨。第一层葬一男一女,居墓室中间,第二层被压在第一层下,是一具幼儿人骨,第三层是4男4女,被推至尸床两侧。

  考古人员还在多数墓室北部发现有祭祀台和祭祀石围。吴勇说,以前在新疆同时期的墓葬中存在针对整个墓地举行祭祀的现象,像那音克墓地这样针对每座墓单独举行祭祀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

  那音克墓地中缘何会出现大规模多人合葬墓墓室中的祭祀台又是缘何而建吴勇分析,这种多人合葬墓反映了当时人的一种丧葬理念。有可能是当时社会发展已经从氏族部落为核心演变到家族为单元的生活方式。多人合葬有可能是家族埋葬的一种习俗,墓室中的祭祀台有可能是族人为定期祭祀祖先所建。

  此次发掘出土的600余件器物中,考古人员发现大量陶器,主要有单耳彩陶罐、双耳彩陶罐、彩陶罐、杯、钵等。

  据了解,传统观点认为,陶器制作是与定居的农业文化相关联的,一般易出现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族群中,而从该墓葬所处地理环境和出土的一些羊、马及狗等随葬品判断,当年这里的生活的人是以游牧经济为主。

  考古人员分析,这些陶器与和静察吾呼文化同类器相似,还有少部分陶器与吐鲁番苏贝希文化同类器相似,说明当时居住这里的人可能与上述地区存在一定联系,墓地中陶器有可能是他们用牛羊等牲畜从和静或吐鲁番等地部落交换而来。

  在600余件陶、铁、铜、骨、金、石与纺织品等出土器物中,有一件保存较好的铁犁,“在新疆地区早期墓葬中出铁犁还是第一次。”吴勇说〖古人员推测,从出土的部分农具来看,当时的土著人在游牧的同时可能也存在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

  和硕县位于古丝绸之路中路的关隘,该县曲惠乡、乃仁克尔乡、新塔热乡及乌什塔拉乡存在大量石墓〖古人员称,此次发掘不但填补了和硕县域早期人类历史的空白,还对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相关文章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